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诞生五十年,从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看时代意义

吴禾昆 CDRC2011 2023-03-31

1969年10月29日,阿帕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标志了互联网的正式诞生。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5周年。互联网正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它将引领整个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央电视台于2014年播出《互联网时代》,这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十个摄制组足迹遍布五大州,深入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和顶尖级科研机构,国内外近200名互联网专家和各个门类的杰出学者,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的第一人、首创者,还有七位公认的互联网之父。从90后到90岁之后,这些被称为巨子、大师的人物,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历史。而《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则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他们的史无前例的屏幕上的相聚。



创作:抽象概念到具象视听的转换


“互联网”、“时代”两个概念具有极高的抽象度,包含着立体丰富的知识体系,要做如此庞大复杂的题材,《互联网时代》组成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骨干以及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优秀纪录片导演为核心成员的创作团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了前期调研、学习、筹备,导演团队每人都至少研读了数十本书,上百万字的资料,对拍摄方案不断推倒重来。创作团队还邀请互联网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规模庞大的顾问团队,举办了150多场研讨会,为《互联网时代》内容的专业性与视野的广泛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如何将高抽象的知识体系用可观可感的视听语言呈现呢?在2012年确定了这个题目后,该片的创作指导麦天枢老师建议:“应当将这个时代视作一个活的时代,或者将互联网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这样就有了它的诞生、一个时代的新生,然后它的能量在自身内部释放和爆炸,创造了一个传奇的产业,然后它强大能量的外放,自然渗入和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是后面的经济、社会结构、个人等等,包括新事物带来的新挑战,由浅入深,由社会到精神,最后是一个时代的未来。”“不对着互联网去拍,才能拍出互联网”,指明了创作团队后来的拍摄思路。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每集50分钟里,平均有近800个镜头,创作者最后主要将摄像机对准了互联网产生后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通过不同时代的比照所呈现出不同的社会行为。片中大量运用航拍手段,如斯坦福、哈佛等高校的全景镜头,上海、北京、旧金山等城市的俯拍画面。同时,拍摄大量天空、建筑、人流等画面,采用延时摄影的手法,突出表现时间的流转与时代的迁移,在提高画面质感的同时也与所表达的“时代感”抽象主题相映衬。大量的快速摇移镜头、推拉镜头、切换镜头,快速的画面节奏有利于调动受众的心理节奏,紧紧跟随画面内容,给受众的视觉和听觉造成强烈的冲击力,来表现互联网这个厚重的题材下快节奏、高速发展的特征。



内涵:科技主题到人文情怀的上升


尽管《互联网时代》站在了一定的高度讲述互联网历史和发展,但不只是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它关注的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时代,实际上也是与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片中赋予普通人以历史意义,在宏大叙事下补充以私人叙事,注重人文情怀的表达。科技类纪录片中,叙述主体往往是技术或是和技术相关的人物,《互联网时代》却时不时将叙述的主体转移到普通人的身上,在第三集《能量》中,北京机场暴雨,自发接送被困旅客的双闪车队,就是通过互联网汇集起来的,一人通过互联网来号召大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形成线下的爱心活动。以及讲述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词条的编写,不是由专业的人来编辑的,而是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是我们正在谱写这个时代。通过讲述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来展现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使得片子的内容贴近大众,而视角的下移正是纪录片人文性的体现。


文献纪录片用影像手段来 “抢救 ” 人类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 这也是具有文献价值纪录片的一项重大使命。在该片摄制组近200位受访者中,大多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人物,“互联网之父”、阿帕网负责人、万维网创始人、协议创始人等,还有互联网理论的权威学者,如《失控》作者凯文·凯利、《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数字化生存》作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等。其中许多互联网之父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互联网时代》所做的影像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是历史性的,也是属于未来的记忆。



视角:立足中国到国际观点的延伸


《互联网时代》赋予以中国立足点,但全局还是站在客观的立场,讲述口吻和观点的表达倾向也一直是世界性的,具备真实、公正的特性。中国互联网协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在开播仪式上评价这部纪录片:“真正做到了公正,没有任何国籍国界,或者政治的各种各样的偏见,不带任何偏见的,一双公正的眼睛表达了互联网的先驱,和缔造者们的高尚的精神,这点非常感动,我们能够出这样的片子,我真是非常感动”。


从对雅虎、谷歌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追根溯源,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蜕变,再到对公众隐私、安全危机的反思,《互联网时代》试图从历史演变和人类发展的高度去解析我们所处的激荡变革的时代,虽然在理论高度上还未能完全清晰解读互联网,部分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难以用视听语言去表达,但其敢于对互联网做全景式权威解读,也积极主动地呈现世界各国的权威观点,而不仅仅从本国观点出发,进行了一次基于国际观点的客观的思辨。


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经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互联网在重塑现实空间的同时也构建新的网络秩序,给人类社会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种种威胁和挑战。互联网迅速发展过去五十年,重看一遍五年前的《互联网时代》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审视角度和新的思考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最幽默的法制纪录片:守护解放西没落的实体书时代,他用纪录片为独立女性呐喊打造国际一流纪录片品牌——CCTV-9全新改版,全新呈现

第四届德国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精彩回顾

全媒体时代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思路探析走过“生死罗布泊”的男人们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2019中国纪录片论坛顺利举行
第九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你还没有来报名吗?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图文:吴禾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